我们共克时艰,会在春暖花开中相逢 导师们各显神通,学业、生活、就业无不关心

作者:吕京笏 徐 源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05-17

疫情带来了不同以往的生活节奏,同学们也在克服种种不便,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行而不辍。为了助力大家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导师关爱行动”给大家的精神加“钙”。



自疫情“倒春寒”以来,不少研究生的学业和生活遇到了新难题、新状况。这段特殊的日子里,PG电子面向研究生开展“导师关爱行动”。

开组会、开读书会、开展朋辈互助计划、为学生制定学业计划、分享抢菜攻略……4月以来,导师们努力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我只是持续了平时就在做的事情”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青年教师洪浏与他的学生发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成立线上支持小组,着力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

洪浏每天在线询问学生基本生活保障情况,了解学业近况及解答疑问。他鼓励同学们向身边人和周围其他主体寻求支持并互助,他认为,“特殊时期,自助和互助先于他助”,这种观点不仅是社工专业理念的体现,更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如何自助和互助呢?疫情期间,他指导的志德书院泛读小组坚持线上开展活动,受该小组启发,其师门学生也自发组织团队内的线上读书分享会“也许你该找个小组读读书”。小组同学每天在群里分享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和收获;每周进行一次线上视频交流,讨论近期读书心得。此外也分享每日生活,交流抢菜做饭经验。通过云端相互陪伴,“心贴心、键连键”交流,“组会、读书会让我们经常‘见面’,彼此之间的关爱是大家强大的精神支持。”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杨同学说。

洪浏还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合作,指导2021级社会科学实验班开展“Growing Gains”同辈成长小组。以社会工作专业的同辈支持小组为依托,针对与学生生活、学业、社交息息相关的问题开展线上小组讨论活动。洪浏说,“关爱学生,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看到他们的需要,及时地、有体系地去满足需要,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自己的能力。”

“将特殊境况转化为可凭借的条件”

 “既来之则安之,要将特殊的境况转化为可以凭借的条件,利用这段封闭时期,静下心读书做学问”,吴猛叮嘱目前指导的5名硕士生和3名博士生。

这段日子里,这位哲学学院教授虽无法与学生线下见面,但也不曾懈怠对学生的指导与关怀,这份联结,不止于学业,也不止于生活。

他建议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或写作计划,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天;他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阅读文献、撰写命题论文等个性化的阶段性任务;他要求学生每个月提交一份读书报告……通过一条条严肃又科学的“师规”,吴猛帮助学生们逐渐建立起特殊时期的学业秩序。

多年来,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会成为吴猛与学生们雷打不动的约定。受疫情影响,他把近几期读书会搬到了线上,如今,正带领大家继续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

专门的组会也是必要的。这段日子,吴猛每两周给指导的研究生开一次组会,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学业进展和生活情况。“我的学生们都很镇定、乐观、积极,我很为他们感到自豪”,与此同时,他还一直鼓励大家要胸怀服务、奉献精神。

他的学生中,不少人在坚持完成学业的同时,还有人担任志愿者,有人担任学生辅导员。对此,吴猛既心疼学生的“不容易”,也骄傲于学生的坚强、勇敢、无私。

“心态一定要调整好”

法学院教授许多奇的研究团队约有30位学生,有人住在校内,有人住在校外,有人为就业焦虑,有人忙于论文……却一直保持着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这与许多奇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疫情前,每隔一两周,她就会叫同学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大家的动态。此外她还常常带同学们外出调研,让大家在分工协作中锻炼能力、提升凝聚力。

疫情期间,她将这样的关心关怀转到了线上。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并安抚其心情。了解到一名男生面临就业十字路口,而且因实习原因居住在浦东,生活物资比较紧张,许多奇在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及时辅导他。有一名女生受疫情影响,心情既紧张又焦虑,“幸福是一种选择”“疫情很快会过去的,关键是心态,一定要调整好”许多奇结合人生经历、自身理解,对她进行心理安慰,约定疫情后要好好聚聚。

从线下转战线上,许多奇每周承担的10节课依然不断线。课堂上,她充分用专业思想与洞见为大家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她相信,只要大家保持乐观心态,共克时艰,很快会在春暖花开中再度相见。

复旦-7-1_输出PDF2.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