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4全球选举之年,开启2025人类历史进程节点之年。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大国关系也将迎来新的节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上任。
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时代,大国将如何相处,世界将向何处去?吴心伯、丁纯、冯绍雷、孙德刚四位学者接受上观新闻记者采访,解读2025年大国关系走向。
吴心伯
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中美关系的争与止
Q1 与拜登政府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比,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有哪些异同?
吴心伯:与拜登政府比,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会有一些延续:基本定位方面,会继续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政策设计方面,会继续将遏制、打压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轴。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又会呈现一些变化。
首先,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非常重视国家安全因素、主要由国家安全团队主导,经贸团队发挥的作用有限。特朗普政府则可能更关注经贸因素,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考量。
其次,拜登政府对华遏制的主要抓手是科技。特朗普可能更多地使用贸易手段,更擅长打“关税战”。
再次,拜登政府在与中国激烈博弈时,一直希望守住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底线。对特朗普而言,底线意识可能没那么强烈。但特朗普也表示,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战争。
最后,拜登政府比较注重与中国进行对话和交往,以服务于他所谓“管控中美竞争”的目标。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可能会大幅减少。
不过,与第一任期比,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政策也会有一些不同。其一,特朗普与中国博弈时,手中的牌可能更少,可能会有更多软肋。其二,硅谷和华尔街试图更多地影响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Q2 展望2025年的中美关系,您觉得可以概括为哪几个关键词?
吴心伯:第一个关键词是交锋。特朗普的套路是向对手强力施压,且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在对华关系上,他会继续运用这些战术,可能会向中国挥舞关税等大棒。可以想见,2025年中美之间的交锋不可避免。
第二个关键词是重构。过去四年,拜登政府有一套中美博弈的打法;到了特朗普时期,在其独特的执政风格和行事方式下,中美战略博弈又将进入新阶段,博弈的范式会重构。
第三个关键词是止损。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特朗普执政可能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失。美方应同中方相向而行,探寻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
Q3 哈里斯会不会抛出一些比较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观点,还是“萧规曹随”,继续拜登的政策路线?
吴心伯:哈里斯应该不会有什么独到的观点,更可能的是会回顾拜登这些年做了些什么,毕竟是一个执政团队。同时,她临时上阵也没有太多准备,所以接下来她的整个竞选策略肯定要调整,会与拜登的不一样。拜登作为在职总统,再加上他的年龄,他的竞选策略实际上是防守型的。但是哈里斯光靠“防守型”战略是不够的,需要采取攻势,比如直指特朗普此前总统任期中的很多问题、丑闻等。哈里斯的整个选战策略要尽快明确,因为时间不多了。
对特朗普而言,当前的选战策略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为他之前的选战策略是瞄准拜登的。但是相对来讲,毕竟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已经有所准备,哈里斯还得重新开始应对。
丁 纯
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上海欧洲学会会长
中欧:节点与契机
Q1 您用“内忧外患”形容2024年的欧洲,那么,2025年的欧洲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丁纯:2025年,欧洲将不得不在内外压力中寻找新的平衡,承压前行。
从内部压力看,政治上,右倾化、碎片化、民粹化以及大国政局不稳仍将延续。经济上,考虑到2024年欧洲央行4次降息、疫情后积蓄的需求红利、乌克兰潜在的战后重建等因素,预计会迎来弱复苏。社会上,经济疲软、移民问题、地缘冲突等会加剧社会的分裂、争议和不满。从外部压力看,欧洲将承受“特朗普2.0”带来的安全、贸易、理念的三重冲击。
面对自身战略萎缩、国际竞争力下滑,欧洲也在反思,寻找出路。2024年发布的“莱塔报告”和“德拉吉报告”(注:莱塔与德拉吉均为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还是欧洲央行前行长)对此都给出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提升欧洲竞争力和强化安全已被新一届欧委会列为未来工作重点。
Q2 过去一年,中欧高层互动频密,您曾把2024年称为“中国的‘欧洲年’”。2025年,中欧关系又会走出一条怎样的轨迹?
丁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中美欧大三角关系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中欧关系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总体来说,可以抱有谨慎乐观的期待。
中欧今年迎来建交50周年的重要节点,这会给中欧加强合作与协调创造良机。
首先,中欧互为全面战略伙伴,维护好这一关系对彼此来讲都非常重要。可以预期,中欧高层仍将保持密切交往,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计划今年访华。
其次,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全球化,在绿色、数字化、气候等领域有很多共同语言和广泛合作空间。
第三,即便在电动汽车领域存在贸易摩擦,但是双方仍在谈判,且都无意打“贸易战”。相信通过谈判能够最终达成解决方案。在中欧企业处于竞争态势下,如果能创造一个较成功的范例,对未来解决类似贸易争端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希望欧盟能利用中欧建交50周年的契机,跳出“伙伴、竞争者和对手”的三重定位窠臼,与中方相向而行,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即便从经济视角看,中欧也应该学会妥协之道,即不一定追求各自的最优,但可以追求各自的次优,从而避免双输。
孙德刚
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地区国家需要拥抱新安全观
Q1 您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东局势?有哪些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孙德刚:2025年, 我们一方面应关注地区国家的内生性问题。包括以色列、伊朗、沙特等中东主要国家的国内政治走向;叙利亚能否实现平稳过渡;极端组织会否卷土重来等。
另一方面,外部性的国与国关系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包括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将如何应对以色列的军事攻势;特朗普政府若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将产生多大的冲击波;土耳其会否越境打击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等。
总体来看,中东地区的2025年恐怕难以平静。只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问题一日不解决,巴以问题就会外溢、扩散,给地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Q2 一年多来,中东地区冲突频发,造成重大伤亡,停火止战迟迟未来。国际社会应当如何对此进行反思,并汲取教训?
孙德刚: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对抗,地区国家正逐渐丧失战略互信,“对话与和解”正在被“冲突和对抗”取代。
但是,以暴制暴不会让任何一方获得安全感,冲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地区国家需要告别“以武力求安全”的传统安全观,拥抱新安全观。
此前中国曾促成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也促成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的和解,其本质是以发展、合作促和平。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也倡导各方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这一理念对于中东永久性地解决冲突,具有借鉴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533&v=1.6&sid=67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559&v=1.6&sid=67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826&v=1.6&s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