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兰:苦杏仁的裂谷

作者:蒋楠熙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5-01-07

有人说,诗歌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秘密,是诗意照进现实的时刻。诗的世界,是“折叠”的广博,精致凝练在表,深刻隽永在里,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余烬诗人”保罗·策兰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国诗人,以其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二战期间,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幸存并在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的一个夜晚,他在巴黎投水自杀。由此躺入了天上的死亡棺椁,吞吃掉甜美而又苦涩的杏仁。

在黄灿然译版的诗集注解中,提及到“诗人后来与母亲有关的诗里出现过‘杏仁眼的影子’和‘死者的杏仁眼’,还有他母亲喜欢在面包和蛋糕里放杏仁。” 

这杏仁也代表着“杏仁体”。在以色列,杏树是最早开花的果树,也是犹太民族的象征。这一使用自然代表了犹太民族自身的特性,同时也是策兰经验意义上的“家园”的指涉。

1958年,策兰在不莱梅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语言也必须穿过自己的局限。自这些年代以来,我用我找到的语言写诗,为了说话,为了引导我自己何去何从,为了勾勒真实……”

策兰自1945年写作《死亡赋格》以来,将自己置于所有痛苦的、散发着死亡气息的杏仁身边,在此处,他的枝头所缀之果核凝实并爆裂。但“在真的苦中,肯定没有更多的苦”,这是一颗甜蜜的杏仁,这是一颗苦涩的杏仁。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