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要展现创新和更强韧性

作者:复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摄影: 视频: 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11月26日发布时间:2024-12-04

新一轮的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天然具有模式竞争的特点,这有两方面内涵。第一,要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走兼顾民生福祉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第二,必须体现出九大“新”意义。

新一轮的“五个中心”建设要体现九大“新”

第一,“五个中心”的相互关系要有新的理解。科创中心是重中之重,其他“四个中心”要给科技创新提供需求、应用的场景,为科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成熟的市场模式。建议明确各中心融合、互补、协同的功能框架,同时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的新动能。

第二,“五个中心”建设一定要有块状、带状、区状的思维。例如,建议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中找寻“五个中心”发展新机遇。上海肩负着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振的重要使命。同时,“一带一路”也能为上海实体产业打开新市场。建议上海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深度参与建设,并对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反哺和输出制度设计和治理经验。

第三,建设“五个中心”并不是要将所有相关要素集中于上海,“五个中心”不是无所不包的“饺子皮”,上海更需要做的,是与全球其他中心之间的分工,突出上海特色,并与全球其他中心共同形成一个高效的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上海应明确自身的枢纽功能,并发挥引领、导向的关键作用。

第四,与全球其他“中心”形成统一的响应网络,创造新的响应模式与互动模式。建议加强上海与全球中心网络交流融合,通过建立全球化的数据共享体系、统一的标准化规则以及创新的合作框架,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搭建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深层次、宽领域、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合作。在此过程中,上海需加强在规则制定、创新合作中的主动性,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五,在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指引下,上海应发挥辐射效应,从“面”到“点”带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五个中心”建设不仅应辐射长三角地区,还应辐射到上海有对口支援的地区,使这些区域能同时受益。建议坚持协同联动,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治理经验,助力对口支援区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有利于新型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良好环境。

第六,中心建设和发展模式上要创新,要发展出评估中心建设的新的指标体系,体现出从对数字上的增长,转变为对社会效应的溢出带动作用的关注。课题组总结了上海“五个中心”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包括,经济中心建设方面,要关注存续性发展动力水平,人口、人才、土地等方面的资源稀缺和成本上升程度。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关注中外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全球金融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管理的能力。贸易中心建设方面,要关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影响力水平、以离岸贸易和国际转口贸易为主的贸易总部服务的网络功能、以数字促进贸易的新型贸易主体的集聚和功能。航运中心建设方面,要关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内河集疏运功能、上海港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邮轮服务品质等。科创中心建设方面,要关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领域的投入水平,科技创新核心要素的集聚能力、科技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

第七,“五个中心”的建设,要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和基调下,发挥不同所有制主体的积极性,创新各个主体在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式。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总基调下,上海要推动“五个中心”建设,一定要找到主体结构关系新的动力机制。

第八,“五个中心”建设要为经济增长的新结构性发展提供助力。上海已经诞生了一批经济增长的新的结构性因素,“五个中心”的建设,要为这些因素提供发展的条件。举措包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赋能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二是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主体,培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全球先进技术首发地。三是构建高端人才流动机制,提高配套服务能级。

第九,“五个中心”的建设,一定要跟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总量相对称。应展现出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对应的规模和能级,充分体现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具体而言,科创中心要解决“技术在外”问题。经济中心要争取形成市场主体最活跃、市场系统最完善、市场摩擦最小化、政府治理最透明的体制架构。金融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撑性作用。贸易中心要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高附加值贸易方式转变。航运中心要建设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五个中心”建设亟需展现出更强韧性

在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日益加剧的经济打压的背景下,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亟需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这体现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抗压韧性、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优化贸易结构、升级航运服务上。

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应加强重大战略领域前瞻布局,开展关键核心零部件、新技术、新方法的自主研发,提升技术自主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基础研究,为有能力、有志向的科学家创造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有利环境。构建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作并举的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系统性的引导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转移转化体系,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临港、杨浦、徐汇等关键承载区承接科学技术转移、加快成果产业化等功能,放大创新集成和辐射带动效应。

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应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动服务消费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待遇,有效回应中小微企业发展诉求,优化土地和人才政策,提高企业服务政策的精准性、覆盖面和落地率,强化高端要素配置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金融中心建设方面,要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应用,加快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加快资本要素双向开放深度融通,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贸易中心建设方面,要以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为重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化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吸引集聚更多供应链核心环节集聚上海,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平台,优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集聚供应链总部企业,支持打造形成立足全国、面向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集群。

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应加强与长江沿线、长三角地区港口的联动合作,加强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持续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发展江海直达、河海直达的运输模式。提升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性,促进空港物流多元化发展。加快建设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吸引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完善邮轮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标准体系,完善邮轮港综合交通体系。

新一轮的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天然具有模式竞争的特点,这有两方面内涵。第一,要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走兼顾民生福祉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第二,必须体现出九大“新”意义。

本文感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给予《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研究:打造国家发展动力引领城市》课题的支持,本文成果由课题组成员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秋怡、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复旦发展研究院科研助理吕雅等学者共同完成。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58675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