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朱晓茜应邀作“望道语言文化讲坛”学术报告

作者:王冕摄影:顾爱民 视频: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发布时间:2024-12-04

11月19日下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朱晓茜做客“望道语言文化讲坛”,为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师生作题为“全球视野,中国故事——以纪录片为媒介的国际传播策略”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邯郸校区8号楼311报告厅举办。报告同时也作为学院教工理论学习活动,全院师生70余位参加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王颖主持。

作为复旦校友,三十多年来,朱晓茜一直深耕国际传播及纪录片创作领域,长期担任国家重大题材国际传播项目负责人、总导演,率领团队推出的系列作品多次斩获中国新闻奖、亚洲电视节大奖,并获得美国艾美奖、泰利奖等,在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方面成绩斐然,卓有成效。

朱晓茜的报告围绕国际传播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展开。她强调,在当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利用多媒体平台推广中国文化至关重要,她和团队戮力同心通过纪录片这一媒介,向世界讲述具有全球意义的中国故事。

在报告中,朱晓茜回顾了《中国面临的挑战》《东京审判》《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等代表作创作的心路历程,并基于深厚的理论积淀和行业经验,梳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包括使命感、对象感、真实感、信任感、陌生感和时代感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她强调做好国际传播必须具备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目标,主动自觉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关乎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必须深入研究国际受众,跨越沟通障碍,减少文化折扣;必须客观真实,采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合作,兼收并蓄;必须采用新鲜的视角,形成鲜明的节目特色,提升吸引力;必须与时俱进,做到融媒互动、创新呈现。

纪录片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媒介,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屏障,生动展现社会风貌、人文情感和历史传承。近年来,中国的纪录片越来越注重通过全新的叙事方式和国际化的传播路径,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朱晓茜特别提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多传播渠道和更广阔的舞台。在全球化的今天,利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纪录片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报告主旨丰富、立意深远,实操性强,带给师生前瞻性思考和独特的学术启示。活动现场,朱晓茜女士还与师生进行了互动,解答了他们关于纪录片制作与国际传播的多个问题,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

王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茜作为一名深耕于国际传播领域的业内专家,朱晓茜始终活跃在纪录片创作的最前沿,带领团队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服务国家外宣大局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朱晓茜在报告中所分享的国际传播策略是传播学理论与行业经验的有机结合,也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纪录片制作与语言文化教学,虽然在目标受众、内容设计、传播方式等方面各有侧重,但两者的核心目标都是促进跨文化理解、沟通与交流,都致力于通过真实情景或实际语境、通过故事化表达和情感传递,让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使得文化及其背后的逻辑不再抽象,更容易触及心灵引发共鸣,从而消除隔阂与偏见。语言文化教学可以更多借鉴以纪录片为媒介的国际传播策略,避免“自我中心”式表达,引入“他者”视角,创新教学设计,优化学习内容,让受众在身临其境中建立起直观的文化联系,以更开放和多元的方式达成传播实效。

报告结束,院长罗剑波代表学院为朱晓茜颁发纪念证书,并表达了未来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