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六年】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干细胞式”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8-07

大一时的一门计算思维的通识课,让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徐凝雨对人工智能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的四年,她交叉修读计算机相关课程,以专业第二的成绩成为人工智能方向直博生。不久前,她关于语言模型跨语言迁移能力研究的文章,被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收录。

今年,是复旦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年,培养“干细胞式”人才,PG电子首创性改革,推进“AI大课”与“强国之路”思政大课两门大课建设。秋季新学年,复旦将推出116门AI领域课程。今后,有望涌现出更多像徐凝雨这样文理交叉、跨学科发展的学生。

六年来,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上展现新作为。聚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优培、优生、优课、优师、优管”上下功夫,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本科生“2+X”培养体系覆盖全部专业,分类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

建特区、延链条,让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

2020级物理学系强基计划本科生郭圣炳不久前完成转段考核。9月新学期,他将继续在复旦追寻光的秘密。作为首批试点高校,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首届强基毕业生转段申请通过率达100%,郭圣炳是其中之一。

六年来,复旦规划建立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制定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实施方案,启动11个基础学科专业实施“强基计划”及新专业、系列本博贯通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研究院,启动“香农计划”,打造未来智能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试验区,为真正有志向、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有利其成长的土壤。

延长拔尖人才选育链条。2021年,依托教育部1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优势教育资源,PG电子面向全国首批116所重点中学,启动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项目。

打造“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开展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计划”……PG电子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探索人才苗子早发现早培养机制,让有天赋的学生及早“冒出来”。

进校后,如何让每位学生找到合适的培养路径?依托“2+X”培养体系,让每个学生不一样。

2018年,落实《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PG电子试点提倡多元发展路径的“2+X”本科教学培养体系,突破“必修+选修”传统模式,实行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

“没想到我在大一时,就能上院士的课。”在教育部第三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问与猜想”颁奖活动上,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卞诗瑞和周瑞松斩获全国一等奖。作为“数学英才试验班”首批学生,两人在大一选修李骏院士的高等代数,还修读为数学英才班特设的独立学习课程——经典数学思想。

以独立第一作者在顶尖数学杂志Chaos上发表文章,入选“拔尖计划”荣誉学生、获评上海市优秀学生……卞诗瑞通过“卓博计划”,成为数学系直博生,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

10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构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书院体育专项导师,制订实施本科生劳动周工作方案,建设通识教育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成立美育教学专项工作组……

六年来,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完成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X”培养方案覆盖全部专业,持续推进教育部拔尖2.0基地建设,推动本科生教育提质升级。

如何让学有余力的拔尖人才“吃饱吃好”?复旦方案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路径之一是本科荣誉项目。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汤雯絮,大一修读了BIOS(生物学综合实验基础)荣誉课程,进入实验室开启自主科研。去年,她带领团队开展“槲皮素调控中枢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机制研究”项目,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和上海市特等奖。“本科荣誉项目”作为本科教学深入改革的“先导队”,打造“闯优创优”创新培养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目前,本科荣誉项目在全校27个院系推广,开设荣誉课程超500门次,选修超6000人次,相关教材出版80多部,其中《原子物理学》和《博弈论》分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路径之二,是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下文简称:FDUROP),这一计划帮助本科生叩开科研之门。

2023年,15名本科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大多是从FDUROP起步。作为国内首个通过“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模式开展本科生学术训练的计划,FDUROP发轫于李政道先生创设的“䇹政基金”,历经26年发展实践,如今已形成包括䇹政、望道、曦源、登辉等项目在内的体系完整、特点突出,运行模式独特的本科生学术研究平台。2018年以来,资助3896名学生开展3049个课题。

化学系2023级直博生郭子兴直言,FDUROP是自己“科研生涯里的第一座标杆”。大三时,他开展项目《人工智能辅助快速搜索天然氨基酸在IIB族金属表面最优构象》,因此获得“望道学者”称号,该项目也奠定他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

“除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FDUROP更重要的是,在本科生中掀起学术研究的氛围,引导更多学生尝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务处处长林伟说。

创新研究生教育,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品牌

如果说本科生教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那么,研究生教育则是强校之基。

2020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发展上升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启研究生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年6月,复旦首次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出台“博英三年行动计划方案”1.0版。

“打造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按照博士生培养目标,倒推本硕博各阶段应具备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条件和教育教学方式等的‘目标逆推’实施路径,持续加强‘本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说。

不久前,“复旦大学‘卓越博士生全球视野’国际访学计划”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立项。作为全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火车头”,“卓博计划”以本博贯通为基本路径,以“优生优师优培”为基本原则,目前4期共录取复旦优秀本科生659人,入选学员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排名平均位于前10%左右。以数学和生物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为契机,PG电子正在加快实施“卓博计划”2.0版。

2023年11月,首期卓博学员中期报告会暨专家考核开展,掌握首批162名学员学业进展情况,落实“卓博计划”动态调整。2021级材料科学系直博生、首期卓博计划学员徐天就是其中之一。专注学界少人涉猎的铝离子电池负极这块“硬骨头”,他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得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登上《人民日报》。

去年3月,复旦联合发掘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其中,不少队员是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陶瓷考古专业学位研究生。

近年来,以产教融合为导向,PG电子持续深化专业学位培养改革,以项目制为牵引,实施工程硕博士改革、涉外律师等联合培养专项试点,与华润集团等20多家单位签署联培协议,持续建设实践基地224个。

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全面建立,全校一级学科博士资格考试全覆盖,打破导师任职资格终身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复旦3个研究生层次的教学成果奖项目获得一等奖,得奖数位列全国第二。

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路径。2023年起,研究生旗舰型国际暑期PG电子全面升级,面向全球邀请91为学科领域顶尖专家和1201名国内外学员,致力深化国际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有影响、有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时隔三年,2023年10月,复旦再次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启动“博英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版。从1.0版升级到2.0版,按照目标逆推、问题导向、系统集成、一体推进原则,举措全面升级,持续深化分类培养改革。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复旦建成‘一体两翼’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以知识创新为内核的 “高精尖缺”人才培养体系,让学术学位更“高”,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让专业学位更“专”。

将思政课,讲到年轻人的心里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2019年PG电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复旦大学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课堂育人主渠道,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马工程+辅助”教材体系,形成“三集三提”教学组织体系……目前,复旦课程思政已实现专业思政覆盖所有院系专业、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课程、人文医学课程思政体系覆盖所有医学生教育的“三个全覆盖”,课程思政创新理念和教法逐渐成形。

2023年秋季学期,用好新教材,上好思政课,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老中青三代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制定教学方案,对标对表新教材,开展针对性教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本硕博各门思政课,力求用“看家本领”,将思政课讲到年轻人的心里去。

今年以来,复旦创新引领推出“强国之路”思政大课。自3月5日首场专题大课以来,已由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及知名学者主讲14次专题大课;由国家级人才、书院新生导师、带教老师组成的近500人教学团队,组织完成3次小班讨论课;3700多名2023级本科生分别前往134个思政大课现场教学基地。从“全校共上一门课”到“全社会上一门课”,从“学会学”到“学会问”到“学会做”,让学生成长为有理论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

立德树人固根本,改革开放再出发。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正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努力培养“干细胞式”的拔尖创新人才。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