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程设计案例获上海市特等奖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03-11


我校社会实践依托课程《南宋临安城出土文物美育课程设计案例探究》近期在2023年度上海市美育评价案例征集活动中获评特等奖。该案例鼓励学生在南宋临安城的考古资料基础上建立新的文化视角与审美视角,自主提炼“复古”等概念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关键词,体现了美的创新性。

该课程案例依托于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社会实践”,围绕杭州临安城出土文物开展,在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各专业方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了校博物馆《御街行》南宋临安城考古发掘展览,并根据文物进行了展览策划与布置、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文创产品开发与落实制作等工作。

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环节,该课程采用馆校合作模式,实现了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试验。该案例通过馆校合作的模式将小学美育课堂搬进博物馆,教师让大学生从文物本身出发,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形式,教小学生理解以南宋临安城考古发掘的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文博系学生对“复古”的关键词阐释与美育具有紧密的关联。“复古”是指以琮式瓶为代表的临安城出土官窑瓷器模仿了良渚时期玉琮,在设计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时,大学生为小学生设计了观察联想、自由创作和引申应用的教学环节。小学生被鼓励通过自己理解的琮式瓶的形制和特征进行创作,从中感受蕴含在南宋文物中的“复古与创新”。该案例从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本科生的专业课出发,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独特审美视角的能力。在本案例中,馆校合作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美育的双赢效果。大学生在已有的考古资料基础上进行美育资源的挖掘,增进了对历史文化之美的感受;小学生在活动中直观接触文物之美,心中也埋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美的种子,体现了美育的价值内涵。

该案例中,大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美,也为小学生带来了文物之美的启蒙,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思想内核。学生设计的一系列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遗存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了联系,特别是让小学生在当代语境中自主发现了蕴含在实物中的强大精神内核。该案例在馆校合作的模式下探索了以自由创作为导向、让小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性的路径。学生在美育资源的开发中将专业知识与美结合,不仅增进了设计并组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升了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案例负责教师为罗兰舟,参与成员有陈嬿汝、伊克拉木·阿布都外里。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