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徐莉佳来校交流,寄语学子 找到你的热爱,努力成为佼佼者

作者:章佩林 姚舟怡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4-21

每个人都是一本励志书。3月21日,徐莉佳带来“帆船教会我的那些事”对话讲座,讲述她的帆船人生,分享她的体育媒体事业和守护蔚蓝大海的初心。

她如何成为亚洲首位帆船奥运冠军?

“5岁时,因为太顽皮,父母给我报名参加游泳队。”每天放学后2个小时的游泳训练,一练就是5年。10岁那年,一位帆船教练来挑选学帆船的苗子,一眼相中她。从此,徐莉佳的人生和帆船捆绑在一起。在海上一路乘风破浪的她,最终摘得亚洲帆船历史上首枚、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奥运金牌。

冠军光环无限,但比起天赋,她更强调后天的努力。“在帆船竞技上,我首先最大化自己的优势,运用到极致,把能赢下来的先放进‘口袋’里”, 以稳取胜。“其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训练,补足短板,才有稳步上升的综合实力。” 

“船靠岸后我还能做什么?”

2017年,她因病停止运动生涯。选择成为媒体人,开启人生新副本,延续与奥运的奇缘。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徐莉佳在南安普顿大学已攻读了近一年的国际管理专业。选择重新起步,她重考雅思、递交申请,成功转入英国索伦特大学专攻体育新闻播音专业。“想要在赛场外创造价值,应该做好前期准备。”一年间,她学习了拍摄、采访、主持、直播等实用技能,毕业后顺利成为全职媒体人。

在东京奥运会上,徐莉佳作为媒体人参与。通过身份转变,她直观地看到运动员这个群体的“幸福”。“作为运动员,可以专注地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极致,身边的团队,包括教练、陪练队员、科研人员、队医、体能训练师等,都是来助我实现奥运会冠军梦想的。”而成为媒体人后,她需要游走在各个场馆项目中,去采访报道运动员,拍短视频……徐莉佳很快适应新媒体端的工作,用更丰富的形式把真实的体育和体育人带到观众面前。在东京奥运会的20多天里,她瘦了10斤。

目前,徐莉佳已采访过百余名体育界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并创办广播节目《帆船佳音》《体坛佳音》,开设“徐莉佳传媒之声”公众号。“我想换一种方式陪伴热爱的帆船和体育,为体育事业出一份力。”

转型不限于此。儿时被暴风雨困于海上的经历,让她早早明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参加各类世界环球帆船赛,更让她有机会前往大海深处,时常在海面看到漂浮的垃圾塑料袋、泛起肚皮的海洋生物,异味四处弥漫。“帆船人天然地有可能成为海洋卫士。相比较商船与科考船都有自己固定的航道,大海的很多海域可能只有赛船能抵达,我们能看到更远的深海的真实情况。”

看到大海更真实的一面,与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情感后,她加入世界环球帆船赛海洋卫士教育项目,成为海洋环保的一分子。

“大家猜猜塑料瓶在海里面降解要多久?”对话现场,徐莉佳娓娓道来“潜藏”的海洋污染。“塑料降解要三四百年,大多会慢慢降解成塑料微粒,被海洋生物吃进肚子,然后顺着食物链,进入人类的肚子。”她举起桌上的塑料瓶对同学们示意,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为保护大海做出一些贡献。

在她看来,报道体育新鲜事、关注海洋保护议题,是探索人生边界的尝试,也是创造价值的另一种选择。

如何做选择?

 “从中国冠军到亚洲冠军再到奥运冠军,您在运动生涯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有时候成就可能会让人浮躁,您是如何克服的?”现场一位同学提问。

“走下领奖台,一切归零,”徐莉佳表示,首先全力以赴地专注到当下的目标,同时制定好下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不让自己在完成阶段目标后陷入空虚,直至实现长期目标。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走出舒适区的人,没有勇气拓宽人生边界,面临人生方向选择时,我该如何抉择?”一位大一新生提问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莉佳笑谈,“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个行业、学科或领域,兴趣会自主地带领你不断地投入、精进,变得更好。”在帆船生涯中,她以兴趣为帆,抵达运动巅峰。帆船之外的人生,不管是媒体行业还是环保方面,兴趣仍是她的最大驱动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决赛中,当所有的船只选择转向左边航程时,徐莉佳独自选择右边行驶。现场一位来复旦帆船协会的大三学生询问她如何下定决心并坚持到底。“可能在航线选择、抓风摆上我有一定的天赋,但更多的是背后的科研团队付出的努力。我掌握赛前准备的测风、测流、碎浪信息,包括场地以及当天竞争的对手,从而做出要往右航线走的判断。”在她身后,有一支来自复旦的科研团队,会提前在帆船比赛场地进行数据收集,为她选择走什么航线、走多远、走多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很高兴今天很多同学询问我许多关于生涯规划的问题,”给热情的同学们签名留念后,徐莉佳感慨,“迷茫是年轻人必经的一个心路历程,这个时候更要听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不要被外界所影响。”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