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教学团队,把课堂搬到社区基层和大山深处

作者:丁超逸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10-26

在复旦,有一支非常“接地气”的教学团队。

他们是理念超前的,是国内首批将服务学习的理念带入大学教育的教学团队,开辟出一条极具创造力的教学培养路径。

他们是富有情怀的,在乡村田野的夜晚仰望满天星斗时,共同探讨教学培养。

他们更是务实笃行的,在基层社区和大山深处为学生授课,带领大家参与社会服务,以专业知识回馈现实需要。

在今年获评的“钟扬式”好团队中,这支复旦大学服务学习教学团队榜上有名。尽管来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但这群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在PG电子与社会的实践中,带领学生们扎根大地、助人自助,正如复旦这座大学的精神所在,“团结、服务、牺牲”。

教学团队合影

跨学科、重实践,这是一支讲求社会公益的教学团队

课程教师和助教团队赴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中心访问交流

复旦大学服务学习教学团队成立于2016年,是一支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应用的跨学科团队。谈及最初建立的过程,团队带头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洪浏说:“那时我刚回到母校任教,非常希望为母校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能让大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回应社会真实的问题和需要。”在PG电子、教务处、院系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新的教学团队应运而生。

2017年春季,团队正式开始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服务教学的实践导向。校教务处副处长徐珂表示:“从那时开始,我们想有所突破,决定要走一条以前没走过的道路,去尝试一些创新的做法。”团队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课程如何建设、怎样融入复旦现有的教学培养体系等问题。

六年来,“复旦行知•服务学习”课程体系从最初来自4个院系的5门课程,发展到如今的17门课程,也有更多的院系、专业和教师参与其中。在教务处的大力推动下,复旦大学服务学习系列课程体现了制度建设与专业支撑的特色模式,也是全国高校中较早纳入PG电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服务学习学分课程体系。

团队秉持教学研究支撑教学实践的发展策略,5年来共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宣读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成果奖4项。2020年,《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艺术与创造力(陶艺)》成为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与《社会创新与设计思维》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2022年,服务学习教学团队获得上海市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更多地走出校园,更多地参与社会

软件学院高级讲师、2020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戴开宇是2017年11月加入教学团队的。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他开设了《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课程,这也是复旦第一门理工类服务学习课程。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课堂活动

“作为一门公选课,除了技术的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以及用这些来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开设之初,戴开宇通过PG电子联系和个人努力,建立了4个服务基地。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有的在复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工作站担任讲解员;有的与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进行项目合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景观设计;有的来到复旦附小参与教案设计,带领小朋友们玩转“不插电的计算机”;有的前往上海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网瘾青少年参与自主设计的编程游戏,借助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引发对实现游戏的编程技术的探索,有两个六年级的孩子甚至因为对游戏感兴趣而去自学了编程语言。

在接到开设服务课程任务后的一段时间里,戴开宇几乎每天都在想与课程教学设计、服务基地建设相关的事,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他一有灵感就拿手机记下,一个备忘录里就有二十几条,比如可以做点什么、可以设计什么。其中的许多想法都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落地。

服务学习教学具有多元且丰富的课堂形式。教师在讲授中会涉及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也有源源不断的新案例被纳入其中。师生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开展具有针对性、情境性的讨论,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分享。在戴开宇的《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课上,就有一位同学把自己的大提琴带到课上,一边演奏,一边谈到自己对音符、旋律与计算思维中“涌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心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服务学习过程,全面实现服务学习课程设置的学习目标、服务目标,以及个人成长目标,教学团队开发了具有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特色的服务学习课程“助教-督导”模式。通过几年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支能够传、帮、带的助教团队。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2级博士生万鸯鸯从2019年起担任由艺术教育中心包春雷执教的《艺术与创造力(陶艺)》课程助教。她说:“当时看到选课名单,我觉得很幸运,因为陶艺课太火爆了。”在担任这门课的助研或助教的5个学期中,万鸯鸯协助教师开拓新的服务点,带领学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阳光心园,以及周边社区进行服务,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评估与总结。

当学生们真正走进服务对象之中,对象们的反馈经常让学生们感到非常温暖。很多时候,服务对象之前没有机会,接触不到这样的服务。比如在服务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家里、在PG电子是被忽视的,很少有人这么关心过他们。在最后的服务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师生与服务对象的分离阶段,有的小朋友会非常不舍。有一位孩子说:“谢谢这些哥哥姐姐们,学习这么忙还来关心我”。这些人与人的真实连结,让万鸯鸯觉得课程中的学习与服务更有意义。

三年来,万鸯鸯不仅在课程中参与社会服务,也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助教的日常工作。她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服务学习的理解,也要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得到一些能指引未来的经验。每当新成员加入助教团队,老队员也将一些经验心得分享给他们。

每学期,洪浏会开展专门的助教培训,让学生学会识别需求、设计服务、提供服务、评估等等。助教梯队建设也逐渐成为服务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助教在完成培训之后,会一直坚持做到研二结束。助教不仅是联络者、协调者,也是行动研究者,也有助教在日常实践中积累了研究素材,从而发表论文、攻读博士学位。

洪浏讲授服务工作技巧

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讨论教学

跨学科融合,是服务学习教学团队的一大特色。许多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都非常认同服务学习的理念,积极加入其中,让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在团队建立之初,洪浏和徐珂一门课、一门课地帮助新加入团队的教师们把课程内容设计出来,并敲定课程的服务形式。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与服务实践,团队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学科融合的具体方式。“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原本性音乐教育与社区服务》,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法和丰富的教具,关注具有不同特征的服务人群对于音乐的感受力,达成音乐素养的学习,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在这门课上,音乐作为一种媒介连结了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意见和想法不断在课堂上涌现。从服务前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到模拟实战演练,再到服务结束后的反思与复盘,团队教师带领学生们充分讨论自己的感受、想法及遇到的困难,并针对性地给出反馈和建议。

《原本性音乐教育与社区服务》课堂教学

教学团队的成员们保持紧密联系,形成了积极活跃的工作氛围。

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前洋村,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艺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张勇、旅游学系副教授黄洁、洪浏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开设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这门服务学习课程。

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该课程的选课同学来自全校各个院系专业,授课内容丰富多元。师生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民居建筑修缮、民俗文化挖掘、旅游资源梳理、乡村基层治理等等内容,综合生态学、建筑学、民俗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式学习。

目前,课程采用“2+1”的学分形式,包含2学分的课堂学习和1学分的社会服务,已顺利开展四次。2020年,该课程作为实践课程被推荐并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复旦人结合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接续努力和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地保护一座具体的古村落,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样本。” 黄洁表示,该课程作为服务学习课程,将传统授课和社区服务合二为一,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通过反思强化教学效果,体现了复旦人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在前洋村的一个夜晚,给徐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团队的教师们来到位于当地的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书院教育实践基地。“那里风景很美,到了晚上,大家一边看着满天星斗,一边聊教学、聊培养。”徐珂看到这一幕,觉得非常感动,更感到这个团队的凝聚力。

“服务学习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能力的一面”

对于学生的培养,团队始终强调学习能力与服务实践并重,所做的事情不能与社会脱节。团队认为,服务学习既有科学的一面,比如知识、技术,又有能力的一面,比如和人打交道。

2018年起,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与云南永平爱心组织“缘爱行动”服务中心牵手,开展一对一帮扶计划。服务学习教学团队洪浏、陈岩燕、付芳多次前往永平。团队于2019年起在永平县开展困境儿童直接服务项目,2021年升级为农村儿童的职业启蒙项目。团队关注农村儿童的心里社会需要,通过提升当地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和职业探索动机,带动当地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改善家校联系,促进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

2018年以来,团队先后前往当地20余次。2022年7月至8月,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在永平开展社会服务,并在当地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师生们充分将服务学习的理念与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当地孩子对未来的希望感、社会情感能力、同辈相处能力以及制定计划与自我控制力。团队充分利用服务学习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服务带入乡村儿童的工作之中。

洪浏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云南永平开展扶贫社会服务

反思是服务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回忆起在永平的日子,洪浏说:“我们只要在永平一天,每天晚上吃过晚饭,至少开两个小时的反思会。”通过对经历的反思,学生能习得新的知识或产生新的观念,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技术的同时,在当地的情境与场景中积极地与服务对象产生联系,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然而,团队在永平会时常遇到不可预期的困难,比如陡峭的山坡、崎岖的道路,但大家从未想过放弃。“就像是钟扬老师在西藏开展科研工作一样,我相信,他遇到的困难一定比我们要多得多。”洪浏说。

2022年夏天在永平的服务学习师生团队

面向未来,团队正探索在每一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当中,都至少能有一门对应的服务学习课程,从目前的文、社、理、工、医五个方向,逐步细化到各个院系。通过嵌入一个服务学习模块,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其中。

作为团队带头人,洪浏的愿景是:复旦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去帮助他人。他希望服务学习教学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我们会努力为服务学习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让中国青年利用所学,在世界的舞台上贡献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