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戎团队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新地理学指标评估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公共卫生成效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布时间:2020-12-16

本报讯  环科系王戎课题组与国内外团队合作,梳理能源数据和卫星遥感两种不同资料,将2020年相对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作为新指标,与每日新增病例数变化率建立大数据统计学关联,预测控制强度和控制时间对COVID-19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防控措施产生的长期公共卫生收益远高于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短期下降。也证实中国政府采取的迅速防控措施,截至2020年2月底避免了数以十万计的新冠肺炎潜在感染者。

相关研究成果11月4日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与Cell Press共同创办的综合性期刊The Innovation。

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2016-2020年省级16个部门能源消耗量和美国Aura卫星遥感观测关键大气组分二氧化氮(NO2)浓度的两套数据,使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地理学方法,得到2020年每日CO2排放相对2016-2019年的下降比例,作为一个新指标引入到COVID-19的流行病控制因素研究中,以此建立了回归模型,预测中国每日本地新增病例数变化率,在此基础上绘出病例数的时间变化曲线。预测了控制强度和控制时间对中国新冠肺炎的每日病例数和累计病例数的影响。这项研究从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弥补了单独使用统计资料误差不可控的缺陷,建立了控制措施与COVID-19风险的定量关联。

环科系青年研究员王戎、本科生杨芮浦、博士生熊元康、邢晓帆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戎为通讯作者。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