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建院二十年,信息学院旨在凝聚精神,不懈追求;展望未来,旨在心有所信,自强不息。
2020年是信息学院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信息学院综合水平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学院各学科悠久的学科渊源均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历经半个多纪几代人的奋斗开拓,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科学研究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类学科;拥有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综合能源系统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北斗智慧应用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与微电子学院共建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2011-2020年,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有20余篇,在《SCIENCE》发表一篇,在《NATURE》合作发表两篇。专利转让收入350万元。参与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10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12项,累计承担项目5000多万。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5人,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特聘教授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国家各类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33人次。
2012年金亚秋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5年,金院士获IEEE GRSS杰出成就奖,是获得该杰出成就奖的第一位非欧美科学家;2016年金院士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王威琪院士在医学电子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首创或优秀的成果,他曾获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的“医学超声先驱者”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15年,李翔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费义艳副教授联合开展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ATTEC)的药物研发研究,运用了基于化合物芯片和前沿光学方法的筛选方式,在《Nature》主刊发表文章,并被《Nature》列入2019年度十大杰出论文。郑立荣、詹义强牵头的科研团队国际合作研究破解钙钛矿稳定性难题,成果登上《Science》主刊。2019年,孙树林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4人次获得省部级二等奖。
人才培养
适应国家科技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备良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创新创业能以及发展潜力的国际一流电子信息领域复合型高端人才。对接国外课程体系,实施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并扩展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荣誉项目。制定电子信息“2+X”方案,牵头负责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设立理工融合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和医学人工智能两个特色改革领航团队,目前编写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设计两级思政目标达成指标,精选学院四十余门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信号与通信系统》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信号与通信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先后在ACM-ICPC(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分站赛、世界机器人大会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阿里巴巴全球调度算法大赛、IEEE Empower a Billion Lives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国际电磁计算学生建模大赛、“天智杯”人工智能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上海市“创造杯”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服务国家
金亚秋院士2001-2006年主持了我国在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观测基础研究的第一个973项目(结题被评为优秀),参与国家嫦娥探月重大工程并开展了利用微波辐射计反演月壤厚度估算氦3储量的前沿研究。2012年,朱谦副教授科研成果助力我国奥运帆船项目取得金牌突破。2015年,王威琪院士联合其他学者等完成了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长三角区域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有力促进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2017年,“芯云一号”首发成功,郑立荣教授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发出“芯云”智能芯片并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一同进入太空,建成首个末子级留轨智能平台,成功开展“天基物联网”试验。学院每年有50多位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
迎接新时代挑战 助力新工科建设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0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82年重建的电子工程系、1954年设立的光科学与工程系和1975年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2008年,根据PG电子决定,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并入信息学院。
学院目前下设四系二中心,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微纳系统中心及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学院共有4个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学院是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笃志,求实创新,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培养理念,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学院在新时代发展谱写新的华章,为复旦大学创造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历经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开拓,学院各系和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以及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领域的宽泛、理工多学科的交叉和资源的优化组合,也使它们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优秀工程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未来,信息学院将继续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工科建设的步伐,促进产学研的转化。学院将一如既往,同心同德、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开创新天地,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学院这一宏伟目标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