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领的科研小组自1997年至2009年的12年间,通过竞标连续从某大型企业拿到八项合作项目。我和其他老师带领几位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圆满完成了这些项目。
拿到协作项目不容易。因为该企业科研实力很强,科研协作项目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复旦人是有能力“啃硬骨头”的。
1997年,我接到第一个合作项目,开头就遇到了难题。对方准备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进口电子秤,因原始资料散失而无法与计算机联机使用,他们也曾邀请某电子研究所来解决但未果。因我当时还没有研究生,于是物色了两个大四本科生一起来解决这个“硬件和软件结合点”问题。到项目现场后,对方一位资深工程师悄悄对我说:“你怎么带来两个小孩子?”言下之意就是担心这两个毛头小青年没能力解决该技术问题。我们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步骤工作,几天后到项目现场,按照我们分析摸索出来的数据传输机理编程,连机试验,一举成功。
另一个项目拟使用从德国进口的蔡司光学显微摄像头及显微镜操作平台电子控制装置,但资料是德文的且不全。研究生尹文义动员他在德国的同学将关键内容译成中文,然后课题组师生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反复测量和分析有关信号,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联动控制。
在研制过程中,师生们发扬学术民主,各抒己见,反复讨论,尽量采用先进而又简捷实用的技术,从而提高了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在自动控制类项目中,我们尽量帮委托方改进原来的技术要求,使设计更合理、人机界面更友好,甚至还帮他们优化计算公式等,这让他们很感动。
在与该企业合作研制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让自己的知识有了“实战”用武之地,还在项目实际需求的“逼迫”下,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在合作中宽厚待人、厚德载物。师生们解决了课题中的一个个难题,还真诚地换位思考,不限于合同的约定,对方提出的设计更改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工作量不是增加很多的情况下,都尽量满足。例如有个控制类的项目,起初合同上写明用BASIC语言开发,等我们研制好程序并成功运行后,对方出于系统快捷、稳定的考虑,与我们商量是否改成使用C++语言,我们当即答应,奋战了一周,把开发程序成功地转换为C++语言编写的程序。
在长期的合作研究中,我与该企业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并肩攻克技术难关,邀请他们的教授级高工参加我们的研讨班讨论和研究生的毕业答辩。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非常赞赏我们的研究能力、责任心和友好协作精神。所以每当有合适的项目,首先邀请我们去参加“竞标”。直至2013年,仍有该企业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找我寻求开展项目合作。
该企业距离复旦比较远,自1997年开始做项目至2006年12月轻轨线建成通车前的近十年里,从复旦到该企业要换三部汽车,最后一段是郊区长途汽车,路况又差,仅通勤就要三个多小时,每次去都是早出晚归。但每次我都是带学生们同去同回,在每个试验现场,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尤其是在需要用到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我要求对方一定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才让同学进入现场。
近年来,我所指导或与其他老师共同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们,通过参加实际项目的研制,“真枪实弹”地干,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同学们常常冒着酷暑与严寒,与导师一起早出晚归、讨论研究,一起攻坚克难,一起感受成功的快乐,一起于风雪弥漫的晚上在小饭馆吃火锅,一起讨论撰写修改论文。多年来,研究生们还轮流为我主讲的本科生《大学物理》基础课以及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认真做好辅导与批改作业工作…… 我们在学习、科研及教辅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