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诗词谈唐宋诗人的心中“故园”———民居院落

作者:傅萱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0-18

唐宋民居中的院落是唐宋人心中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外化,是他们观念与情感的物态体现。而因为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和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这种院居形式一直持续到了明清乃至近代;从今日尚存的传统民居院落,还可以看出它们与唐宋诗词中院落的相似性。因此可以说,院落不仅是唐宋民居、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民居的灵魂所在。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一书中按平面形式把中国民居分为九种,基中多数是院落式民居。古人的是房屋,则是空地,家庭,意思是说一个多少有点空地才像样。传统的院落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千百年来运用的基本空间组织形制,从民居、园林、宫殿、庙宇等各种类型的建筑来看,几乎所有的建筑空间都以院落空间为组织模式,这种院落空间经历了千百年传统文化滋养和时代洗礼后,依然继承了它空间原型的空间特征和形态,并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

赵琳:“院落又有院、园、庭等多种叫法,对于这一民居中由建筑、墙(或篱)、门等元素合围起来的空间,可以用院落一词进行指代。台湾建筑学者汉宝德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认为:说中国人面对院落,求生命之安顿,并不为过。中国人对院居生活的看重,无疑受到儒道释三家的影响,如道家崇尚天道与自然,佛教讲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等;但是三者中影响尤其大的,或许还是儒家的观念。对于有志入世的儒士们来说,院居生活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物质空间兼心理空间。孔子在《论语》中说: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这个观点被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发展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又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院落既是忙于仕途经济的官员暂时获得心灵闲适与宁静之地,又是失意文人或倦俗的雅士得以回避尘嚣、实现出世心愿的所在———从很多唐宋诗词可以看出,即使是最简单的一合院、二合院式农家住宅,或贫寒的隐者、居士之所,院落照样是被悉心经营,打理得温馨可人,其乐融融。这一方面体现出乐天知命,故不忧的道家思想,一方面也与孔子提倡的贫而乐理念不谋而合。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数据看,唐宋时期的贵族宅第虽有富贵等级的不同,但其基本格局都差不多,即采用有明显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格局。1959年在陕西西安郊区中堡村出土的一组三彩建筑模型(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一个极好的民居建筑实例。该模型是一个长方形的两进院落,由前堂、后寝、廊房、亭台和园林构成,,排列有序,布局合理,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封闭、方正、对称的民族特征,而其园林部分又不失错落有致的变化之美,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民居的面貌。

赵琳: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它相对于砖石建筑的弱点是不利于保存,因此目前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唐宋的很少。而与宫室和宗庙建筑相比,民居建筑则更加未能得到保存。因此要了解唐宋时期的民居,除了唐宋绘画和考古实物,兼以尚存明清民居为参照系数,剩下的唯一途径是到古籍文献中去探寻踪迹。然而古籍文献中的正史或官方史料,很少提及民居。值得庆幸的是,唐宋时期的众多诗词作者,却以一个个普通的民居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对其包括院落在内的居住环境、生活空间以及居住感受,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绘。因此唐宋诗词可以成为我们探索唐宋民居院落情况的珍贵资料。唐宋时期的民居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它的围合元素除建筑以外,主要包括门和围墙。南宋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说:“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柴扉柴门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应是最普通的民居大门。

苏轼有《浣溪沙》词:“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唐宋时期的农家院落通常是由篱笆围合,因此字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篱还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如野人篱落豆花初,篱边种豆,有豆可收获,篱墙又得到美化。

除了篱笆墙以外,还有白粉墙。如:“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唐宋许多民居采用这种粉白的院墙,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而即便不如此,日光月影在院落内的丰富投射,也能使墙上常常布满花影树影,如同南宋周密《疏影·梅影》词中所写: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

比较大型的民居院落还沿着院墙筑廊,因此唐宋诗词中常见“阑干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此外,还有许多诗词,描述院内的水井、池塘、动植物等,说明唐宋院落花草葳蕤、树木繁茂,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生境。

唐宋诗词中,院落常以“故园出现: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故园成为了家乡的指代,可见院落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们在院落中度过了大量的家居生活。

赵琳:唐宋院落有室内、室外活动的两重意义。

白居易居家时爱好:“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唐宋民居的正房中间一般为厅堂,其门通常采取槅扇的形式,储光羲在《新丰主人》中写: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樽色泛南轩竹。描绘了宾主在敞开的厅堂欢宴的场景。黄机在《忆秦娥》词中写: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说明当时民居户门上普遍使用帘子。唐宋民居的窗上通常装窗棂,避外隐内。从王维《杂诗》中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看,唐代已有绮窗,即由长短木条相互拼接组合成一定窗格图案的样式。而无论是门扇,还是窗棂,正是人们在进行室内活动时,窥知院落景致的最佳画框。唐宋民居院落是享受家族或家庭内部天伦之乐的放松之地,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两首绝句,形象地描绘了他在院子里看孩子们玩,又与其一起戏耍的场景:“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也常见邻里交往、守望相助,和知己、友人风雅交际的场景。杜甫《客至》描绘在草堂接待朋友:“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朋友欢会之余,仍不尽兴,因此隔着篱笆叫邻家老翁也来同饮。苏轼则有《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描绘了因习俗规定煮茧时节不能串门,蚕娘们于是隔着篱笆在院子里聊天的情景。

院落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饮茶品酒、吟诗论画之地。叶梦得在《虞美人》词中描绘与干誉、才卿两位友人院中共饮:“晓来庭院半残红……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除了人际交往以外,唐宋诗词还展现了居住者在院落中各种世俗的或心灵的活动,例如:餐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园艺: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品茶课棋:茶烟逢石断,棋响入花深;散步: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亦幽寻;阅读与思考,如程珌的《沁园春·<史记>有感》: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杳霭中。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等。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通过院落,唐宋人感受着花开花落、草长云飞,体会时光的流逝、晨昏的变化和四季的更迭,个体生命与自然的节律在这里相互呼应,紧密融合在一起。

文/傅萱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