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复旦(三)煤栈茅屋 建校夏坝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06-18


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连绵烽火中,地处上海江湾的复旦校址被日军炮火炸成废墟,为了保存教育科研火种,复旦师生被迫踏上内迁之路,经过千里跋涉、辗转迁徙,最终在北碚夏坝建校复课,再续弦歌。同一时期,上海医学院也历经坎坷,先迁昆明白龙潭,后落脚重庆沙坪坝。在大后方,复旦师生同心一德、爱国救亡,追求进步、团结牺牲,弦歌不辍、硕果累累,书写了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今年是复旦大学抗战内迁80周年,PG电子隆重举行抗战内迁80周年纪念活动,校史图书《烽火中的复旦》在纪念活动中首发。

让我们跟随广播台的专题节目《烽火中的复旦 |校史音频故事》一起来重温那段壮阔光荣的历史,接续传承复旦精神,激发在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8年2月,复旦大学迁离菜园坝复旦中学,移址北碚(beì)黄桷(jué)树镇。学杂费收入断源,物质资源匮乏,PG电子陷入了极度困境中。

复旦欲在四川站稳脚跟办学,必须先谋地建校。征用农民土地并非易事,但复旦在东阳镇征购土地时,却颇为顺利。或许是复旦得到地方士绅及民众的认可,使当地百姓得益;抑或是地方政府极需要这样一所大学在彼办学,起引领文化建设作用。故当复旦确定在夏坝征地建永久校址后,当地士绅、民众、政府皆表欢迎,且热情支持。四川人民慷慨豪爽、舍己为人的大度品格,令复旦师生深受感动。

为酬谢嘉陵纱厂对建校的慷慨相助,PG电子麻将胡了2怎样才能赢特设立嘉陵纱厂纪念奖。此奖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嘉陵纱厂对复旦的贡献,更在于它温暖了家在沦陷区而断绝了经济来源的学生和家境清寒的优秀学生。

获得各方支持后,PG电子添聘教员,增设系科,征地建校舍,诸事相继展开。师生们尽管居漏巷茅屋,食黄糙粗粝,却无怨懑(mèn)之色,同心一德,在嘉陵江畔埋头苦干,兴建复旦新校。

1939年3月21日,PG电子正式开学上课。自此,复旦大学在北碚办学整整八年,得到当地士绅民众的大力支持,复旦亦不忘反哺之举。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