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创新研究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基础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06-06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体化的世界已然成型,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面对这一潮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必须重新思考和回答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对我们尤为重要。如何定位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的国际法体系,而是要不断适应人 类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推动现行国际法与时俱进,推动各国共商国际规则、共担国际责任、共享发展成果。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基础。法学院教授马忠法团队的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创新研究》,将侧重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法理论,分析和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律制度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该团队将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人类社会面对的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公共健康、贫困等公共问题,评述现行制度下南、北方国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同解读及在其构建过程中的国际法治创新与作用。系统构建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理念的国际法律制度,使其不仅反映全人类共同的理念和愿景,更积极促进国际公共问题的解决和人类整体福利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各种文化包容互鉴、维护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一大贡献。马忠法说,这无疑需要以国际法律为其重要的落脚点和保障。因此,该项目将在两个层面研究五大问题在理论层面,着重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在实践层面,探讨四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安全的国际法问题,该研究将较为系统地梳理传统国际法理论中关于人类共同体的永久和平学说及通过国际法治实现和平等经典学说,探讨中国元素的和平观及其在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的体现,研究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现实路径及其联合国体制的改革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共赢的国际法,该部分尤其将探讨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新型国际经贸合作规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互鉴的国际法,该部分将分析文化、意识形态等在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及其兼容与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法,该部分将探讨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与绿色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国际法问题。

法学研究始终需要与实践结合。综观过去的研究,将人类命运共同与国际法相结合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在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提下,该项目从四个维度来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构成及相关的国际法律制度,立足于三个创新点。在国际法领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在全球治理框架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机制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公共问题的最高价值目标,并阐释其指导意义。

马忠法说,国际法研究的最佳意境应该是周恩来总理当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提出后,如何在国际法治层面得以阐释、贯彻与实施是本项目面对的主要问题。其突出的难点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准确定义及其目标或最终建成状态的界定需要深入探讨目前相关的国际法规则零散,有些甚至是空白“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通过国际法律制度的设计发挥国家、国际组织、私人主体的能动性相关国际法如何体现“权责一致性”等。

马忠法深信,通过上述研究,将丰富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关国际法工作有明显的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

/傅萱张蕾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