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因复旦而改变的土地 ——写在我校援建贵州乌江复旦PG电子推动受援地城镇化十年间

作者:李莹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4-03-26

新闻中心讯  这是云贵高原上一所复旦援建的PG电子和一个小镇的故事。

十年间,从一所开展义务教育的PG电子,到开展十二年一贯制教育,复旦在中国西南部贵州援建的一个小点在壮大。

十年间,从一片农田上发展起一个小镇的新中心。

一条被命名为“复旦路”的三、四米宽水泥路像脐带般连接起了两个发展的个体。

同样的十年,同样的发展趋势,一个新型繁荣的小镇生态因这所“复旦”冠名的PG电子而改变,愈加焕发蓬勃生机。

“新街崛起”记

一条800米长,五、六米宽的平整水泥路,涌进上万人,叫卖声、还价声、招呼声,人声鼎沸;物流、车流、人流,川流不息……路两边,林立着两百栋两三层的商住两用楼。——这是贵州息烽县九庄镇被当地人称为“新街”的兴隆街上,每一个周六都会出现的盛况。这个活动在当地称为“赶场”,是乡镇定期举行的集市贸易。

时光倒退回近十年前,首批支教贵州乌江复旦PG电子的队员杨朕宇从息烽县城坐了4、5小时车,抵达位于九庄镇老街上的汽车站,对小镇的第一印象是:“那时,赶场是在‘老街’上举行,‘老街’是条山腰上的坡路,‘新街’在老街下面的平地上。‘新街’两旁的商店和菜场刚开始修,大部分地方还是农田。连接学校与‘新街’之间的只有条泥巴路。” 

复旦援建云贵高原上这所山洼洼里的PG电子是从2005年开始。十年不到,将它从一所开展初中和小学教育,学生数1000余人的农村学校,发展成为开展12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数超3000人的教学水平挤进贵州省会贵阳中等偏上水平的学校。

同样的时间段里,“镇中心从位于山坡上的老街迁到了山下、平地上、与PG电子一路连接的‘新街’。”九庄镇镇长严近平介绍。“现在赶场也移到新街上,商业更便利了,更齐整了,也更有规划了。新街两边的商品房也发展起来了。一个农贸市场摊位一年的摊位费都翻了番,破万了。”

“农田变新城镇”

昔日由大片农田和山坡边的土房组成的乡村镇景,正逐渐染上现代城镇的风味。

“班主任”是乌江复旦PG电子总务部门的员工,因为姓班,师生都称呼他“班主任”。“班主任”今年40多岁,是位老九庄人,他就读过的中学——九庄中学,是乌江复旦学校的前身。据他说,他的父亲也是九庄中学毕业的。

2014年春,“班主任”在外地打工的中学同学,返镇办起了小镇第一家农家乐。老板建了个带独立水泥坪院子,两幢楼组成的“山庄”。一幢两层楼自住,一幢三层楼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农家旅舍。老板女儿正读幼儿园,老板娘说“现在小孩回来读书更方便,再加上父母(年纪)大了,就回来了”。

“九庄有3万人,1万人在外打工。”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不发达的内地山区,镇上大部分村民还是出外打工的,“但是,这几年,也有些人回来了,不然,我们在搞的农业科技没人(才)怎么搞得起来。”呼应他话的,是在“复旦路”边农田里树立着的一块“粮食增产工程息烽县级水稻示范样板”的铭牌。

2008年,乌江复旦PG电子增加了高中部,学生规模逐年增大。

08年后的数年间,九庄镇中心地带逐渐由“乡村”向“城镇”进化。

镇政府、人民法庭、工商行政管理单位、邮政所、中国储蓄银行、卫生院……一系列行政集中服务相关的机构,由老街陆续搬入新街,村民办手续一条路上就搞定。

乌江复旦PG电子的王老师是个在九庄工作生活了28年的“外地人”。他的爱人在新街上的卫生院上班,家安在卫生院家属楼里,平时上班十分钟走到,小孩就在小学部上学。生活悠闲而平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爱人没啥周末了。迁入新街前是乡村诊所,没什么人看病;后来,集中在新街上建了卫生院,每天一大早病人就排起长队。尤其,周六赶场,(镇子)前后左右的村民都会来看病。”

“前两年,新街一头还开了家卡拉OK。”虽然歌单比较老,支教队员还是很兴奋地介绍。这是小镇唯一的卡拉OK店,支教队员偶尔会在学期末带学生去犒劳下。而在与新街“一路相连”的乌江复旦PG电子里,借鉴复旦大学一年一度“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十大歌手竞赛”于2013年举行了。来自复旦的大学生带着一大群山里娃,在学校田径场上办出了一场“户外演唱会”,成为了九庄镇的一大文化娱乐活动。“大喇叭响彻新街,镇上的居民都有来看。”

原来的商业中心——老街现以居住休闲为主,新修起了广场,白天会有几个大爷打空竹,晚上会有一帮子大妈跳广场舞。 

“复旦带来的改变”

复旦从2005年开始在贵州息烽援建乌江复旦PG电子,十年间,乌江复旦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一倍,已从一所农村学校“脱胎换骨”。3千余师生聚集在全镇人口才3万的九庄镇,大幅带动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将一片农田变成了一个朝气而整洁的现代小镇。

清朝时,乌江复旦PG电子所在的这片土地建有官盐运输的驿站。九庄的商业自古比较繁荣,赶场的传统由来已久,当年还曾有“小香港”美誉。后来,九庄成了国家一类贫困乡镇,九庄人不再提及那个称谓。近两年,随着新街兴起,赶场规模剧增,九庄人介绍起小镇又重新提起“小香港”这段历史。

复旦近十年里向黔中南的山洼洼里输送了8批支教队员,每年还有学生交流、教师挂职等活动,为山里的人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观看外面世界的窗户。在PG电子待了28年、亲历乌江复旦学校发展史的王老师介绍,从乌江复旦学校毕业的学生已经有部分成为了“学生家长”,这批“受教育的家长”不管是自身行为习惯还是家庭观念,甚至社会意识都不一样了。“现在,村里人之间有了矛盾,有时会愿意多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王老师还说,“以前学校路口经常会有无业青年聚众,近几年都消失了。住学校附近的学生晚自习下课后甚至可以一个人回家。”

发展的步伐并未止步。就像连接PG电子与新街的那条路——复旦路的未来,据介绍,小镇将投入300万元翻修复旦路,将路面拓宽,路两边的农田将建起商品房。未来,这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